全美华人协会
分享
发布于

家庭精神健康咨询讲座

欢迎在亚特兰大的朋友参加华协 NACA(National Asso. Of Chinese American)的现场专题研讨会: “亚洲父母、美国孩子;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心声”。

活动将于10月5号上午10点至12点在一凡中心举办。几位嘉宾都是心理学和精神健康领域的专家。他们专程从外地赶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奉献自己周末的休息时间,为亚裔社区带来丰富的知识和富有价值的探讨。精神健康是社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华裔孩子在美国长大面临独特的心理挑战。

适逢今年夏季在华盛顿美国华人联盟UCA大会上参加了一场有关华二代心理健康的精彩讨论。由美国长大,哈佛医学院毕业的Juliana Chen,陈博士与另外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引领。由四位从高一到已经参加工作的华二代分享。听完后真是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这也是为什么我决心花大量的时间和心思来筹划这场活动。而且有幸得到了好友Lily陈健、Juliana和Justin 的支持。Lily是美国华人联盟心理健康项目的创始人和执行长。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亚裔社区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于今年在白宫心理健康会议上发表讲话。我一直非常敬佩她的勇气、执着、热忱和付出。

做父母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了。而且这份工作没有工资、没有奖金、更没有奖励和鲜花。移民美国的父母要经过更多的艰辛。不仅自己要学习、奋斗、生存,还要在没有大家庭众多亲人的支持下独立承担所有育儿的压力和艰辛。我们秉承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自己再辛苦,也要让孩子努力读书、出人头地。与大陆一样,很多华人精英父母们将教育的终极目标设定为进入一所好大学,最后找到一份优渥的工作,从此孩子一生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

然而几位优秀的华二代的真诚分享非常颠覆我们对“成就”的认知。对第二代来说,他们肩负着沉重的负担和代价。

我一直在不断思考从华二代和资深心理咨询师的视觉角度到底听到了什么。中国和美国由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理所当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和行为理念。在美国成长的华二代,需要肩负两种文化,甚至是多元文化的差异和教育。在家是第一代移民家长的中国式沟通、教育、理念、心理模式。到了学校和社会后,需要完全融入另外一种体系。这个落差往往在他们年少时无法表达,长大后无法打开。虽然很多孩子看似游刃有余,但是很多内心的挣扎都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大多数移民父母也很难理解,自己一无所有来到美国孤身奋斗到衣食无忧,给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孩子应该很感恩,很幸福,很努力,很成功才对。他们为什么挣扎?为什么还会有心理问题?更不要说严重到亚裔在大学里成了自杀率最高的学生群体?

答案和分析我就不在这里表述了。如果你跟我一样,在思考这个问题、愿意检索和内观、并愿意打开和成长。你真心想了解和倾听华二代、关注自己和他们的心理健康,请扫图中心二维码注册。届时会场见!

  • 活动地点: 一凡中心;6000 Medlock Bridge Pkwy F100,Johns Creek,GA 30022
  • 活动日期: 2024-10-05(已结束)
浏览 (42)
点赞
收藏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