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
推送 分享
发布于 IP属地佐治亚

方寸之间的丹青水墨    方寸艺术系列(六) 明明

方寸之间的丹青水墨    方寸艺术系列(六)

 杨明宇

说起《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幅都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它们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这些传世名画分别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唐宫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宫乐图》)、五牛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十幅。您没错,很多人都是以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就是十幅。其实不然。其中《唐宫仕女图》只是一个概括称呼,它具体包含括号中的五幅画。因此,准确来说《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一共有14幅独立画卷。

截止目前,中国邮政的《中国古代绘画系列》特种邮票已经完成发行了其中的11幅。它们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唐宫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五牛图。这些名画你都收藏了吗?当然我们是没有能力去收藏或拥有这些珍贵名画的。就是副本恐怕也难以做到。但是如果您不小心爱上了集邮,那情形可能就不同了。记得前几篇曾多次提到过:邮票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文化载体,每一幅精美的图案都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使人们能够欣赏到它的细节和历史背景。因此通过集邮拥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愿望就离我们不远了。有了名画邮票,既可以欣赏邮票本身的美感,又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由于篇幅有限,每张邮票都不能放太大,如果您感兴趣,网上浏览时每幅图片都可以Zoom放大去仔细观察。相信您一定会为之震撼。能够以现代印刷工艺表现古代文化,使我们能在方寸之间一窥名画风采,实属三生有幸。下面让我们借助方寸世界一起来欣赏和感受那些栩栩如生的不朽名画。

按时间循序先说中国邮政(原名邮电部)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簪花仕女图》是《唐宫仕女图》五幅画中的一幅。是1984年3月24日由邮电部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邮票图案采用了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全卷。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描绘了捉蝶、看花、漫步、戏犬四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五个盛装的贵族妇女和一个打着团扇的婢女形象。是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和唐代时髦女性的穿搭要领。

景物衬托少而精。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一株辛黄花使原本显得孤立的人物产生了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使人物形象显得丰腴而华贵。用笔和线条细腻有神,流动多姿。浓丽的设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女的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邮票的图案精美,再现了古代绘画的细腻和华丽。这幅是仕女画的标杆,作品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二1990年12月20日,邮电部发行《韩熙载夜宴图》特种邮票共5枚。用宋人临摹本的设计,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韩府夜宴的五个场景。包括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这套邮票以其独特的设计和艺术价值,创造出一种悠远的古代历史氛围, 显得古色古香。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作品是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南唐小朝廷和贵族官僚的奢侈腐朽生活。作品以铁线描技法,生动地刻画出了众多人物的外部形象和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它是五代十国人物画流传下来的屈指可数的珍品之一。也是研究南唐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第一枚的画面中,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正在弹琵琶,悠扬的乐声可闻。那位头戴高冠、盘腿坐于榻上的虬髯长者就是韩熙载。他一边与宾客宴饮,一边倾听歌伎演奏。一副心事重重、漫不经心的样子。在座的还有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致雍、紫微朱锐、舞蹈家王屋山、门生舒雅及歌舞伎等人。画面上人物众多,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场景比较复杂。但画家准确地捕捉住了众人被音乐旋律扣住心弦的瞬间情态。巧妙地概括出了韩府夜宴的情调和气氛。第二枚画面中,舞蹈家王屋山正在表演六公舞。即“绿腰舞”或“乐世舞”。属软舞类,女子独舞。节奏由慢到快,舞姿轻盈柔美。韩熙载一反倦态,下榻站立,亲自为擅长跳六公舞的王屋山打羯鼓伴奏,使夜宴气氛达到了高潮。其它在场的人,除状元郎粲依背坐于椅上静静欣赏舞乐之外,有的拍板,有的击掌,沉醉之神态跃然纸上。那位默然伫立的和尚,是韩熙载的朋友德明,他的严肃神情与夜宴的热烈气氛形成强烈反差。既流露出身处这种场合的尴尬,又表现出对韩熙载生活的认真思索。第三枚画面中,床帷敞着,被褥铺开,几个女子正在床边服侍韩熙载洗手,他要利用夜宴的间歇小憩;特别是那燃烧过半的红烛,既点明了韩府夜宴的悠长,又巧妙地给夜宴涂上了一层酒酣人倦的色彩。第四枚画面中,五个乐伎一字排开,正在演奏管乐,各有绝技,各有情态。教坊副使李家明挨屏风而坐,按牙板助兴。韩熙载敞衣坦腹,盘膝坐于椅上挥扇,情态狂放,生动地展现出了韩府夜宴的狂欢景象。第五枚画面中,韩府夜宴结束,众宾客离去时,与诸乐伎互相调笑、戏谑。其中两人像极了今天一些场合下的“把妹”场景。韩熙载右手背后,手中执鼓棰与宾客告别,他那沉郁寡欢的复杂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三《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宫仕女图》五幅画中的一幅。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这幅画卷高51厘米、长148厘米。在平滑如纸的宫绢上描绘了虢国夫人一行八骑九人游春踏青时的情景。张萱将这位贵族妇女的享乐生活和许多家常事项描画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1995年5月23日中国邮政发行的。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四《步辇图》是国家邮政局2002年3月16日发行的邮票小型张。图案选用了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绘画作品。《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分别是: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接见吐蕃使臣。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作为反衬,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和蔼可亲之态作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步辇图》艺术技巧为历代称颂,人物刻画用铁线描笔遒劲坚实,极为概括和简练。设色浓重妍丽而无繁复。仅着红黑白和淡赭已觉十分丰富。这幅作品记录了一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那段)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国宝级的第一名画。更是故宫博物院的瑰宝。这套名画邮票出版日为2004年。全套9枚。

《清明上河图》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幅名画。它以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的民间春游为背景,生动描绘了各行各业的人物。穿着各异的士女以及各种店铺、城楼、水门、街道、桥梁、船只,甚至花木鸟兽。 它全方位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们一睹唐宋时期的繁荣景象。堪称一幅生动的历史写照。到了南宋时期,人们通过这幅画怀念故土,感受其宏大的气魄和繁华。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斗志。张择端因此画声名大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邮票中的一部分图案,源自清乾隆元年宫廷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完成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笔墨精美、色彩绚丽,横幅为1,152.8公分、纵35.6公分的绢本卷轴,其中选取了北宋开封府东京城皇家水上园林金明池的景色作为联刷邮票的图案。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古代艺术的非凡风采。邮票设计独具匠心。以9枚连印的形式呈现,每枚都可独立观赏,展示了《清明上河图》的不同场景。连在一起则呈现出完整的全景。是新中国绘画邮票枚数之最。是中国邮票史上第一枚名画小版票。是迄今为止雕版邮票的精品杰作。其印刷工艺,获得世界邮票印刷金奖。它作为中国第一名画邮票,名气之大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集邮者的追捧。


六 《洛神赋图》发行于2005年9月。《洛神赋》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代表作。曹植才华横溢。他曾经被封为鄄城王。一次他到京城洛阳朝见魏文帝,也就是他的哥哥曹丕。由于哥哥一直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学,于是就有了吟诵至今的《七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讽刺了骨肉相残的曹丕。这天曹植在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的路上,路过洛水河的时候,面对这清澈平静的河水和两岸秀美的风光,不禁想起了古代故事伏羲的女儿宓妃在洛水河中溺水而亡化作了“洛神”的故事和春秋时期楚国人宋玉在《神女赋》中楚襄王追求一位神女却遭到这位神女无情拒绝的故事。一时间,曹植灵感突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洛神赋》。

《洛神赋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是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第一幅纯粹的艺术创作。它所表现的既不是宗教题材,也不是塑造人物楷模。既不是记录历史事件,也不为传播政治主张。这幅名作,唯一要表现的是我们人类最为永恒的主题 — 那就是爱情。画中表现的爱情,来自人和神之间。阴阳相隔,人神共聚。即显得凄美惆怅,又摄人心魄。《洛神赋图》邮票连同《洛神赋》原文,制成全套10枚连印的特种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家王虎鸣先生设计。是中国古代名画邮票中的绝品。《洛神赋图》邮票置入文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邮票画面上文字最多的一套邮票。邮票刷色非常丰富,充分展现了《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据记载顾恺之的原画没有流传下来,当今存世的四件《洛神赋图》都是宋人的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何乐而不为呢。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收藏着一幅宋代摹本。长572.8厘米,宽27.1厘米。虽是临摹本,但这并不影响这副传世名作的意义和价值。

七《捣练图》《唐宫仕女图》五幅画中的一幅。这幅名画邮票是2013年发行的。也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绢本设色。37厘米 145.3厘米。是盛唐时期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捣练缝衣的情景。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练”是一种丝织品,又是一种丝绸加工手段(即脱胶,将生坯加工成白练)。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草木灰碱性溶液沸煮、日晒氧化漂白,再用杵捣,加强草木灰水对丝胶的渗透能力,使脱胶均匀彻底,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

这幅长卷式的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艳而不俗。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是一套古代工笔仕女的巅峰之作。用现代印刷高超的工艺对细节进行调试与处理,再现了原画之美、之精。在邮票设计上着重把握住了在方寸间最大限度展现画作神韵的动与静、张与收、深与浅的尺度。精准把握了古画之古韵。只可惜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捣练图》原作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仍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去那里游玩时别忘了驻足欣赏一下呀!

《挥扇仕女图》《唐宫仕女图》五幅画中的一幅。唐代周昉的作品。他出身于豪门显宦。因此,他对于贵族阶层绮靡奢华的生活非常熟悉。他的仕女画专门取材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行乐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而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

此画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作者注意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和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从而使得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其作品在张扬唐王朝繁华兴盛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揭示了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此画中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但她们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毫无生气。此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无用师和尚所画。他以山水画见长, 被称为元四家之首。此邮票发行于2010年3月20日。邮票设计者郝旭东。

1347年至1350年间, 黄公望在浙江富阳创作完成纸本水墨画《富春山居图》, 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 笔墨清润、意境悠远。画面中对山水的描绘极具生动感。人物的表现也富有细腻的情感。素有“画中之兰亭”的美誉。展现了黄公望的独特艺术风格。到明朝末年传到了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将画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 宽31.8厘米,长51.4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宽33厘米,长636.9厘米, 称“无用师卷”。现在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的设计, 还原了原作的格调和品位。淡雅古朴地体现出古画的特点,隽永之风扑面而来。意境深远令人百看不厌。60×30毫米连起来就有了长卷浩渺连绵的气势, 精美而壮观。邮票取材于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 。这幅名画邮票让分存在大陆与台湾的传世珍宝先在方寸之间实现了‘合璧团圆’。

十 2017年2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千里江山图》特种邮票1套9枚。《千里江山图》原画是绢本,为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无作者款印。后人据题跋推断为北宋王希孟作品。    

王希孟是北宋晚期一位18岁的少年画家。名副其实的天才画家。该作品以长卷形式,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细腻的绘画技巧而闻名。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着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展现了广袤辽阔的江南景色。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这幅画每个单枚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每一个景别都有详细动人的细节。从隋唐五代包括北宋的大家,很难找出一幅画能够收纳这么多自成格局的景别画作。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美术创作上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的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在蓝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对于研究和欣赏中国山水画具有重要价值。《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资料显示,这幅《千里江山图》几乎是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作品,因此有前人推测这位天才少年可能是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了。

十一《五牛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绘牛画作,为唐代韩滉所画的存世孤本。擅绘畜兽、人物以及反映乡村生活的风俗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2021年3月20日发行了这套特种邮票。 1套5枚,小型张1枚。设计者:王虎鸣

《五牛图》以并列平铺法布局五头各具姿态的牛。五牛既以独立的个体呈现,又在相互之间形成呼应。是一幅构图巧妙的唐画佳作。作者根据牛的不同部位采用了相应的笔法,以粗放、凝重而略显滞拙的线条勾画牛的形体和筋骨,以工细精准的笔触描绘牛的头部。以纤毫毕现的笔墨刻画牛口鼻处的细毛。充分展示了作者写实求真的审美意趣。在造型方面,韩滉则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技法表现力,无论是塑造正面、侧或者侧或者回首的牛,均形体比例准确,透视关系合理。充分展示出五头牛各具状貌、姿态互异的特色。该画作表明我国畜兽画到唐代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也为研究唐代耕牛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实物应该会比图片更加精美。该套邮票以先进的现代邮票微雕和胶雕套印的方式在方寸间重现了《五牛图》细腻精微、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以上是中国邮政到目前为止发行的十大名画邮票 (准确地讲是十一幅)。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几幅仍在台湾。除了《宫乐图》外,台湾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为名画出了精美的邮票。

台湾 一《百骏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该作品以其绘画技巧和细腻的描绘而著称。画中的每匹骏马都栩栩如生。根据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整幅画面充满生机和动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愉悦。它是中国绘画史上关于马的杰作之一,对于马文化和艺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台湾邮政于1970年06月18日发行《百骏图》邮票。全套7枚,其中五枚为联刷图,构成全幅百骏图,其余两枚取原图中神态生动的骏马作特写介绍。该画以百匹骏马为主题,表达了马的力量、美丽与祥和。

台湾二《汉宫春晓图》同样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邮政于1973年发行了《汉宫春晓图》邮票。分上下两辑发行,全套14枚。是明代画家仇英(约1498-1552)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他是明代四大家之一。作品横574.1公分,纵30.6公分。

     

该画作是人物长卷画。描绘了汉宫中的春日景象和仕女们的生活场景。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宛如仙境。画中的仕女们身着华丽的衣饰,姿态优雅,栩栩如生。画面充满了春日的欢乐和生机。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受。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文思想,也表达了他对宫廷美好生活的赞美。顾恺之《论画》中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而仇英则同时精于这最难,次难,还包括难成易好的台榭。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汉宫春晓图》代表了明代绘画的精华。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杰作之一。目前来看我们只能欣赏到台湾的《汉宫春晓图》邮票。温馨提示:去台湾旅游别忘了去台北故宫博物院一饱眼福喽。

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中的每一件都是珍品,精美绝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名画特种邮票作为中国传世名画的延伸,更是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意义。名画邮票的收藏不仅是对这些大师们及其作品的致敬,也是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珍视和传承。今天我们能通过收藏这些特种邮票有幸欣赏到这些经典艺术作品并能较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实属幸事一桩。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

James E. Kloetzel.Scott 2008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Scott Publishing Co..2007

Schwaneberger Verlag GMBH.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23

集邮博览杂志

中国集邮信息网 

 

 

 

 

 

 

 

 

 

 

 

 

 

 

 

 

 

 

 

 

 

 

浏览 (312)
点赞
收藏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