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解码》浮子
第二编:学而得智 —2.1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雍也6.19《論語》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1)直(2),罔wǎng (3)之生也幸而免。”
— 学而得智2.1《论语解码》
【注释】
1. 也:语气词,用于断句与强调判断。
2. 直:通达、正道。既是性情上的刚正,也指行为与宇宙法则相契的“顺理之生”。
3. 罔(wǎng):迷惘、无知、失道。常用于“人不知”的延伸,指认知闭塞、无觉无省的状态。
【诠译】
孔子说:人的生命本应正直——合道而行、顺理而生;而那些迷惘、无知、不觉之人,虽然也活着,却只是侥幸逃脱了灾祸,非道义之生,非文明之命。
人类只有通过“学而得知”的觉悟之路,不断践履探索,认识和顺应自然法则,才能真正从“罔”中脱身,从而减少“人不知”带来的混乱与祸患。
【通译】
· 杨伯峻: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
· 钱穆:人生由有直道,不直的人也得生存,那是他的幸免。
· 李泽厚:人应该生活得正直,那些弯曲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
🔍 评注:今人多理解为“人应当品德正直”,却未深入孔子所言“直”即“顺道”与“觉知”的深义,更未看到“罔”之社会实为无知所构的集体现象。
【解码】
此章是对“学而得智”的逻辑起点。
“人之生也直”,并不是一种道德号召,而是一种对人类能否获得文明存续权的基本判定。“直”不是修养,而是生存方式——必须顺理、合道、明智、践行。
➤ 直,是合道的智慧之生
唯有“学而得知”与“知而践履”,人类个体才能从“感性求存”走向“理性生存”,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顺天”。
➤ 罔,是无觉的偶然之生
“罔之生”不是错误,而是无知,是“人不知”的延续形态。一个社会如果整体沉于“罔”,便必将面临“幸免”之后的系统性灾变。
➤ 知道 → 觉悟 → 践履 → 通达
这是从“学”到“直”的四级进化,也是孔子文明系统的第一道门槛。
【警示】
人类的灾祸,并非全部来自自然本身,而来自对自然的误读与无知。
“罔之生”的社会,也许短期可存,但其内在结构注定脆弱、混乱、不可持续。
而“直之生”,才是符合天地大理、走向长久和谐的真正生命形式。
【结语】
这一章,是孔子给人类文明开出的第一剂药方:“求智慧以致通达,得通达而可生。”
不是“活着的人都算活”,而是只有那些直于道、知其理、行其义的人,才真正活在文明的序列里。
第二编:学而得智 ——从知之为知之,到智者不惑 ▶️
2.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浮子《论语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