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子
推送 分享
发布于 IP属地佐治亚

2.15 由知,德者,鲜矣

第二编:学而得智- 2.15 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卫灵公》15.4


【原文】

子曰:“由(1)知(2),德(3)者,鲜(4)矣。”


【注释】

(1) :践履、蹈行;从“闻、见、言、行”中通达智慧,非指弟子子路。
(2) :通“智”。不仅是认知之知,更是智慧之光、贯通之觉。
(3) :古“得”也,福也、惠也。《玉篇》:行智慧所获得者。
(4) :平声,非稀少义;为“生也、明也”。新鲜、鲜活、生动、富于生命力。


【诠译】

孔子说:“践履而得的智慧啊,它所带来的德行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是福惠之源,生生不息,永远创新。”


【解码】

本章常被误读为感叹“德者稀少”,实则是在赞叹一种由实践而生、由智慧而得的“活德”之道。正确断句应为:“由知,德者,鲜矣。”此句中的每一个字都不表情绪感叹,而是揭示一条智慧生发、德性生成、生命鲜活的通道


一、“由知”:从践行中通达的智慧

“由”不是抽象的路径,而是亲身的实践——闻其声、见其事、言其理、行其道。这样的“知”不是记诵,而是通达,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明觉之智。


二、“德者”:智慧之果,惠福之得

“德”并非形式或规范,而是生命智慧在现实中的生成性回馈。它不仅是道德,更是“得”;得天道、得人心、得安宁、得共生。只有源自智慧的德,才是真正的“得”。


三、“鲜矣”:生生不息,常新不竭

“鲜”,在此不作“少见”解,而作“活力”“更新”“鲜明”义。由知而德,非枯槁之道,而是活水长流。真正的德,不是死守旧规,而是不断生发、更新、光照人间的“生命之德”。


【百家】

孔子对子路道:“由!懂得德的人可少啦。”
——杨伯峻《论语译注》

先生说:“由呀!对于德,知道的人太少了。”
——钱穆《论语新解》

孔子说:“子路,懂德行的人,很少了。”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评析:以上解读皆视“由”为人名,句意转为感叹“知德者之稀”,从数量层面理解“鲜矣”。但若“由”为“践履”,全句意义立即翻转——“鲜”不再是“少”,而是鲜活、创新、生动之意。这不是感叹,而是赞叹;不是悲叹德之稀,而是称扬由智慧而德、由德而生的源源之道。


【小结】

本章是《论语》中少见的光亮句,不批判,不警示,而是歌颂:歌颂智慧之路,德行之光,生命之流。

孔子提出:真正的智慧,是从生活中来;真正的德,是从智慧中来;真正的福,是从德中来;而这一切,是鲜活的、生生不息的,是天地间最有生命力的存在。

“由知,德者,鲜矣”,是一则提醒,也是一种召唤——召唤人从经验中觉醒智慧,从智慧中生出德行,从德行中滋养世界。

第二编:学而得智 —2.14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浏览 (17)
点赞
收藏
分享
评论